活動名稱:石門山渡南古道 (附航跡圖及GPX檔)
活動日期:110年04月30日
參加人員:林惠婉、李俊民
攀登山岳;太平山(535m,石保界柱),清水坑山(510m,土木局三號基石) ,石門山(551m,一等三角點補點) ,小竹坑山(551m,殖產局三角補點諸(03)) ,小粗坑山(505m,水泥基石) ,大竹坑山(崇壢山,550m,省府三等衛星點省衛星S095) ,十寮山(538m,內務局2號基石) ,東畚箕窩山(483m,無基石) ,石人崠(428m,無基石) ,老虎山 (395m,無基石)
活動概述:
小粗坑古道是日據時代闢建的一條古道,「粗坑」的原名「出坑」,是客語中的水源之地。古道沿著小粗坑溪而上,本是由桃園龍潭運送物資到新竹關西的牛車道。
渡南古道是飛鳳古道的分支路線,早期關西上南片居民與關西市街被鳳山溪分隔兩岸,若想過河除了堆石架設簡易木橋外,則必需走古道來到渡船頭再搭船到北岸,古道取渡船頭橋與南山大橋兩個起迄點橋名第一字合稱。
兩條古道均為昔日樟腦的運輸、兩地居民來往的道路,承載百年的歷史與回憶,而古道魅力即在於讓我們找到過去與未來結合的銜接口。
此次石門到關西間的樟之細路,行程是以小粗坑古道、渡南古道為主軸,前段加上石門山步道群,中間以十寮山步道、經東畚箕窩山、石人崠、老虎山的稜線山徑串連,為樟之細路新竹段以北山稜較多的一段,可以懷古並享受登山健行的樂趣。
行程記錄:
05:13烏日搭乘2114區間車往中壢。
07:48中壢火車站,走南端天橋出後站右轉新興路,約三分鐘抵桃園客運站。
08:05轉搭桃園客運5055線前往石門,從中壢到石門的公車時間大約是80分鐘。
09:26石門山登山口2站,附近有很多攤販,販售蔬菜水果、冷熱飲及登山用品,站牌旁有公厠,還設有洗腳台。遇曾於中山科學研究院退休的陳先生,他曾走過一次石門到關西間的樟之細路,知我們此行行程,願陪我們再走一次。
09:28石門山北登山口,紅柱拱門上書「石門山」,一開始是土石路徑,坡度不大,平緩易行。石門山的登山口有好幾個:北端入口、南端入口、勞工育樂中心入口,另外也可由小粗坑古道進入。
09:36經水泥小徑後抵豆花舖岔路口,右往觀音像及勞工育樂中心,左往景春步道及環湖步道,取左。
09:37景春步道登山口,直行為景春步道,取左往好漢坡。一旁石門山登山步道導覽圖,只見路網綿密,岔路又多,宜下載航跡,以免走岔。
09:40好漢坡登山口,左往太元步道,取右上爬坡往太平山及石門山。
09:48景春步道岔,右往勞工中心,不取,取左繼續陡上好漢坡步道。
09:55空地,左上方有石椅,是個休息地,不休繼續陡上,遇兩小雙岔路,均是殊途同歸。
10:05取左往觀景點,可觀賞石門水庫壩頂與其周邊風景,還可以看到台北的 101大樓。久旱不雨,水庫清瘦不少,在溪州山、光城山、竹頭角山及遠處的東眼山、塔曼山環繞下,仍有嫵媚山水的風光。
10:11回到主線,續行往大平山,有石門山登山步道導覽圖。
10:13土地公岔,取右水泥階往太平山。
10:14十字岔。左往土地公廟,右往景春步道,均不取,取直行。
10:15雙岔路,兩路均可通,取右水泥台階上基地台電塔。
10:16雙岔路會合處。
10:17太平山(大平山?因附近有地名曰大平),視野展望佳。續行往前,山徑變成陡下,有拉繩輔助。
10:22岔取右。左岔可接回10:14十字岔。
10:23景春步道太平山四岔路,指標標示:右往勞工育樂中心、觀世音菩薩像;左往南端入口、土地公廟,有「三角點」解說立牌,續往前。
10:25清水坑山岔。右往清水坑山,稍上坡左邊樹上有清水坑山指標。
10:27高點休息區,多顆石頭圍繞成環狀。
10:29清水坑山,又名石門山東北峰、太平山西北峰,視野展望不錯,可見崑崙藥用植物園區,右岔往下可回勞工育樂中心。
10:31原路返回。
10:34返抵10:25清水坑山岔,取右。
10:36休憩地,空地上樹根突起,顯見歷史悠久,有木椅及橫跨兩樹間的條狀樹枝座椅。
10:37觀音像/土地公岔,有石門山登山步道導覽圖及景春步道1K+039綠色里程木樁、次要步道0K+000 黃色里程木椿。指標標示:左往土地公廟、南端入口,右往勞工育樂中心、觀世音菩薩像,取前陡上坡拉繩往石門山。
10:46觀音像岔路2,取左續行,經拉繩區,山友陸續下山。
10:47石門山。東南面被樹林擋住,只能往西面北面眺望,視野遼闊無比,可俯瞰龍潭地區。
10:48小竹坑山,距離石門山只有40公尺左右,空地蠻大的,山友用輪胎和長條木板製作的簡易木椅。取直續行往小粗坑古道及石門山南端入口,林蔭蔽天,山徑原始清晰好走,間有拉繩。
10:59石門山南端登山口,這裡也是小粗坑古道東口。左側土石路往土地公廟、錢龍休息站、北端入口。指標標示:左往土地公廟、北端入口;前往南端入口、仁和道路、粗坑古道,在左側路旁長椅小休。
11:06續行,右側路口設有小粗坑古道的說明看板,即為小粗坑古道及小粗坑山入口,黃澄美麗、呈現著「離基三出脈」生態密碼樟樹葉的樟之細路指示牌及011里程牌初次出現,指示左往十寮山徑入口0.6Km約15分鐘,右下往原佑福德祠1.1Km約1小時,011里程牌係從小粗坑古道入口起算1100公尺。告別張先生(他無意再走小粗坑古道),續行右入小山徑,立即可看到左右各有一條岔路,左上往小粗坑山,右下往小粗坑古道,取右下。小粗坑古道是日據時代闢建的一條牛車道,粗坑、關西十寮、竹坊、茅武督等地居民依賴這條道路運送物資出入。後來因興建石門水庫,山區居民他遷,加上公路的闢建,古道於是沒落。
11:10 1K+105里程圓樁,開始陡降,比較不好走,但有繩子輔助。
11:13拉繩,路右陸續出現駁坎,似為昔時建物遺構。
11:16 0K+955空地,有椅子,昔時牛車至此得改用人力負載接駁陡上鞍部。一導遊帶著一團人馬進行古道之旅,小粗坑古道既是古道,目前也是一條賞桐步道,在每年4~5月是個蠻熱門的景點。
11:19路右溪水,天然壘石路段,古道臨溪,沿途綠蔭覆蓋,水流淙潺,氣氛幽緻。林蔭泥路上,佈灑著點點油桐落花,原應風景如畫的覆雪古道,卻因兩日陰雨,白花和春泥歸塵土。
11:24路右一小小圖根點。
11:28過小溪,油桐花輕旋舞落,點綴在溪石間,給古道添增不少詩情畫意。
11:32 0K+310里程圓樁,步道路況維持得不錯,緩坡處都有大且平的石頭可以踩踏。
11:34 0K+205里程圓樁,路變寬大平緩,間有水坑,不忍踩踏落花,擇隙落腳前進。
11:37古道口,路左一「油桐花觀景台」勒石,近處田畦遠處山巒,綠意中油桐花正開,幾許白叢。過橋後路左福德祠,名為「原佑福德祠」,廟身新穎,只有廟前石製古樸舊香爐,因長年風化而透露出歲月痕跡。
11:46原路返航,沿著小粗坑溪溪谷而行。
12:12抵11:16 0K+955空地。
12:23回抵小粗坑古道東口,取右往小粗坑山,拉繩陡上,遇山友謂過小粗坑山後,山勢更陡且無拉繩更難走,陡上稜線山徑後路較緩和。
12:32小粗坑山,水泥基石字跡難辨。續行,循稜而下。
12:39小粗坑登山口,踏上寬大土石道,取右。
12:42左側小徑往石牛山,是雙石(石門山石牛山)縱走入口。
12:43石門山南端登山口,接上竹28鄉道,有標示牌,回往步道登山口;左往關西、童話世界。亦有樟之細路指標及路線導覽圖,右往小粗坑古道1.5公里,左後往十寮山山徑0.3公里。在此午餐。
12:58續行,走出南端入口,續左行竹28鄉道往關西。到十寮山登山口約300公尺,路旁有佛陀世界黃底紅字的指示牌,太陽高照,走在發燙的柏油路上,上下交攻,炙熱難擋。
13:04右側十寮山登山口,有樟之細路藍黃布條,這兒進去就是十寮山步道。若續行竹28道路往上,會到大竹坑山的另一登山口,踏上大竹坑山步道,也可接上十寮山步道。這條步道經東畚箕窩山、石人崠、老虎山的稜線通往關西打牛崎古道。
13:10大竹坑山岔,前方樹上有注意掉落物警告牌,取左陡上稜線。
13:13接上稜線山徑,取左往大竹坑山,經高壓電塔板橋--龍潭山/海線093號,旁有一台電基點,山徑明顯,路條不缺,陡峭處架有繩索。經一段岩稜路,山徑原始,通過不難,沿途可以看到金廣成文化館設立的指標。
13:20大竹坑山,有一疑似灌溉用的水槽,基石在水槽右側高點。腹地不大,可遠眺李棟山、內鳥嘴山、那結山等,小休。
13:32原路返航。
13:38經電塔後直行往十寮山,山徑平緩好走。
13:41樟之細路路條,原以為13:10樹上有注意掉落物警告牌的腰繞路是樟之細路正確路徑,現發覺那時取左陡上稜線是正確的。
13:42岔合,13:10腰繞路在此交會,取左續行。
13:43另一座沒有編號的電塔。
13:51十寮山,又名「番頭崠」,「寮」是「樟腦寮」的意思。清光緒十三年,周源寶等人沿著關西四寮溪河谷上山伐樟熬腦,分別建立了一至十座腦寮,後因樟樹漸少,裁併為四寮、七寮、八寮、十寮,目前這幾處地名仍留存。
13:54保安林界樁,取右陡下山徑。
14:01崑崙莊園岔,右往畚箕窩,取左續行,有橘色水桶。
14:03鞍部四岔,左側路徑通往「八寮」聚落,該段十寮古道亦稱八寮古道,右下往畚箕窩。鐮刀隊指示牌上書這裡是八寮古道最高點,有舊水桶,記錄上「新竹州新竹郡關西庄十寮、大溪郡龍潭庄打鐵坑銅鑼圈」大水泥柱遍尋不著。
14:12東畚箕窩山,以靠近畚箕窩之東而命名。
14:21進入竹林,山上有竹,表示附近曾經墾殖。
14:22一根水泥界柱。
14:30石人崠,小休,旁有水泥水池。
14:46續行。
14:53陡下,有拉繩,路跡明顯,但踏點鬆滑,不好走。
14:54金廣成文化館「五寮排」護貝標示板掛在右側竹林上,左側可展望遠處山景。
14:57民宅岔,取直行,沿途可看到陸軍營地界樁。
15:05老虎山(打牛崎),打牛崎步道最高點,無展望,位在步道里程木樁近0k+800處(從竹28鄉道2.4K打牛崎步道登山口起算),為何有此山名遍查不著。路口設有金廣成文化館的標示,謂往打牛崎步道登山口因棧道損壞禁止通行。取左下大鼓亭,兩旁均有介紹植物之看板,此為打牛崎步道沿途21個植物解說牌的一部分,象徵此步道曾有風光歲月,拉繩陡下後續行緩坡。
15:14大鼓亭,早期漢人防衛家園之重要設施,功能類似長城之烽火台,展望佳,可眺望層疊遠山。大鼓亭前左右均有岔路,左岔往打牛崎步道北端出口,在竹28鄉道約3.4K處;右岔往大鼓亭步道,接竹28鄉道3.0K出口。取右續行大鼓亭步道,路大好走,落葉滿徑。
15:22水泥產道岔,取左往下。
15:26左側民宅,紅磚牆面搭配滿地紅色落葉,絕美。
15:27產道岔,取右續行。
15:30接上竹28鄉道3K處,此道路由12:43石門山南登山口延伸而來,取右往關西方向,開始踢柏油路。
15:32四寮11鄰勒石。
15:38路右打牛崎登山步道登山口,竹製牌樓,旁有打牛崎登山步道導覽地圖,包含沿途「植物解說牌」位置資訊,一旁牛隻拉車的意象造型雕塑已殘破,似乎風光不再。古道位於關西鎮東山里四寮,「崎」為陡坡、崎嶇不平之意,昔日農民靠牛車運送農產品或民生用品,遇到陡坡時,需要鞭打牛隻,才能上陡坡,故稱為「打牛崎」。樟之細路提醒我們傳承歷史記憶,記得昔日先民奮鬥的故事。
15:40藥師佛禪寺,藥師佛以「琉璃光」爲功德名號,「藥」有醫人心, 離輪迴之意。禪寺沿著四寮溪往內建築寺殿,沿路林木整潔環境清幽。四寮溪生態步道入口就在藥師佛禪寺的停車場旁。
15:45竹28鄉道2K。
15:47路左「後花園」小牌樓。
15:51四寮溪步道入口,位於竹28鄉道1.7K處,大樟樹底下以大石為底鑲小石為字排成四寮溪戶外生態園區,旁有導覽地圖。
16:01竹28鄉道1K,小休。
16:11續行。
16:13路右生態池。
16:20崑崙七星殿,外型很特殊的一間廟。
16:25過發寶橋。
16:28竹28鄉道0K,接上台3線,左往竹東,右往龍潭,很辛苦的踢了三公里柏油路,取直行過馬路入關西鎮。
16:29路右關西高中,對面是鳳鳴公園。
16:32路左小熊博物館,不免俗地前往取景照相。
16:36續行中山東路。
16:44東安古橋,由橋前左側的斜坡路往下走,可抵屹立在牛欄河上的東安古橋下。東安古橋興建於日據時代昭和八年(西元1933年),是關西碩果僅存最具歷史意義的橋。建材取自當地著名的方解石,每一塊橋石各有不同紋理、色澤,加上日月的風霜,使老橋更添古樸典雅。為疏解交通流量,另仿古橋平行造一新橋,共同承載往來交通。目前橋下規劃成牛欄河親水公園步道,平坦寬敞,遊人如織,花旗木(泰國櫻花)正盛開,點綴著風景優美的河岸。
16:58續行中山路往關西。
17:04中山路中興路交岔口,路旁的樹德診所是關西第一間水泥建造的醫院,日洋混合的二層式建築,灰色的日本瓦造屋頂,鵝黃色的洗石子牆面,建立於1936年,見證關西發展歷史。
17:16續行中山路,左轉正義路,再左轉大同路,右轉石店子老街(中正路)。
17:20路左關西分駐所,建於1920年,為當時十分流行之「興亞樣式」建築,濃厚的日式風格,門柱上有西洋幾何圖案之柱飾,目前為三級古蹟,一同被規畫為關西古蹟藝術園區使用,是新竹縣內保留較完整的警察聚落。
17:21路左充滿綺麗幻夢的「記憶長巷」入口,這條60公尺長的小巷,被在地和駐地的藝術創作者利用油漆畫、資源回收裝置藝術等,以90歲「阿木伯」初戀記憶為引子,塑造出屬於近1個世紀前的古早浪漫。
17:33渡船頭大橋,有解說看板一面。這裡是牛欄河和鳳山溪交界處,清朝時稱鹹菜甕渡,即為船的渡口之意,在昔時交通上扮演著重要腳色。河對岸(東方)是莊嚴華麗的泰式風廟宇,建寺已百年歷史的新竹關西潮音禪寺。
17:34過橋後取右進入渡南古道,這是上南片羅屋當時進出的主要道路,也是婚喪喜慶的必經之路,位於鳳山溪南側的山腰上。古道起點穿梭在巷弄間,是兩戶人家之間的通道。
17:36樟之細路指示牌,指示前往南山福德祠0.97m約1小時;回往渡船頭大橋 0.03m約2分鐘。取右行。
17:39渡船頭8號,從兩紅磚牆之巷道進入,有002里程牌(即距渡船頭橋200公尺),續行路況變原始,眼前盡是原始的山林風貌和蔥鬱茂密的植物,沒有任何店家,步道旁有附近居民引山泉水用的水管。
17:40路左駁坎,石砌駁坎層疊而上,說明以前曾有住家或農地,現已淹沒於叢林深處。
17:43腰繞路突往左,似乎前行路斷須高繞。
17:44越乾溪溝後山徑轉下,復在17:43腰繞路海拔高度續腰繞,旁邊一處開闊點,可以眺望鳳山溪及稻田風光。一望無際的阡陌,映照斜陽,閃著美麗光澤。
17:48 007里程牌標示。
17:49樟之細路指示牌,指示前往南山福德祠0.25m約15分鐘;回往渡船頭大橋 0.75m約50分鐘。
17:51紅磚舊屋,轉角處有渡南古道標示及008里程牌,此地地名上南片,是羅家故居,羅家就是當初渡南古道之拓築者。
17:53踏上柏油路。
17:54路左新竹縣關西鎮南山社區發展協會社區關懷據點。
17:55南山福德祠,往左可抵擁有百年歷史的三合院古厝羅屋書院,取右過南山大橋。
18:07右轉惠愛路。
18:09左轉中正路,循石店子老街原路回。
18:21新竹客運關西站,搭車往新竹賦歸。
GPX檔:
航跡圖:
更多其他照片及登山記錄請參觀個人部落格:
http://jmleeminnelee.pixnet.net/blog
更多GPX(GDB)檔及航跡圖請至李俊民 的 OneDrive >Documents 下載
https://onedrive.live.com/?cid=80A803BAAAF0678F&id=80A803BAAAF0678F%219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