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名稱:尋古探今內本鹿(附航跡圖及GPX檔)
活動日期:107年08月10日~~12日
參加人員:連志展、許舒安、王君瑋、高曉珊、朱淑玲、施美妃、李俊民、劉育佑、劉欣萍、謝曉玉、劉慧琪、陳梨蘋、陳毓珩、葉書妤、陳彥辰、劉曼儀、胡榮茂、楊理博、古聖傑
活動概述:
內本鹿,布農語 Laipunuk,是一個傳統領域的地名,指的是中央山脈介在卑南主山與雙鬼湖之間,屬於鹿野溪流域的這塊區域。日本政府為理蕃所修築的內本鹿警備道,連接了內本鹿與馬里山,從台東紅葉一路到高雄六龜。
內本鹿小學(一個以布農山林生態智慧與生活技能為主的野地教育營隊)希望以布農族的傳統山林智識為基礎,推動一套台灣這片土地孕育出來的山林課程,主張山林不僅僅是一個供人遊憩、體能挑戰的場所,許許多多的技藝、文化與故事曾經在此誕生,等待我們更全面、深入的了解。
台灣生態登山學校,就選定內本鹿作為一個學習的場域,推動以環境倫理為主軸的登山文化,進而保護台灣山林的生態與人文。或者更精確的說,是一種與山互動的方式。這有別於一般將山林視為觀光場所、保育禁地的思維模式,而更接近原住民原本就在山中生活,因此以山為家的觀點。
預定行程:
Day1: 鹿野車站接駁(13:10)-桃源國小分裝與認識-部落小貨車接駁(14:30)-延平林道7K登山口(15:00)-檢查哨休息站紮營(16:00)
Day2:C1-12K獵徑入口(9:00)-下切至內本鹿古道(12:00)-水利工寮紮營(15:00)
Day3:輕裝下鹿野溪河床巡禮-水利工寮(10:00)-飛旋瀑布(11:30)-蘇鐵工寮(13:00)-接駁車(14:00)-桃源國小整裝(15:00)-鹿野車站解散(16:00)
行程記錄:
8/10(星期五,晴)
13:18鹿野火車站集合,搭上由Dahu駕駛的接駁車,藍色的發財車搭載背包及站立人員,是山
區獨有的風景。
13:26桃源國小下車,分配公裝公糧,並認識布農老師Dahu及曼儀,這一次由布農老師帶著大
家進入內本鹿,把所有的教學融入在登山行程中。再來兩天都要學布農族的炊煮方式,帶
來的瓦斯罐及攻頂爐就被收起保管了。桃源國小廁所很特別,分男女廁,不同門進去卻是
同一所在。
14:07上車出發。林道前段路況尚佳,越往內進路況越差,開來格外驚險,Dahu技術高明,均
能化險為夷。
14:37下車處,約在延平林道7K處。下車後進行入山儀式,Dahu以自己釀的小米酒來表達心
意,滴三滴米酒在地上,象徵著以酒敬奉天地山川與祖靈,祈求一路的平安。大家輪流用
自己的方式祈禱,再喝米酒(也可不喝),以學習謙卑的態度祈求平安順利。
15:13開拔。
15:23 7.5K,綠底白字里程牌尚健在。
15:32捷徑,取左穿過滿種牛樟芝的山坡地陡上,林道在此往北迴了個大彎再轉南,捷徑可少
走 930m。
15:46復接林道約9K處,可清楚的遠眺卑南鹿野一帶的花東縱谷和海岸山脈,東南方的羅試山
鬱鬱蒼蒼。
16:13 10K里程牌。
16:17抵林務局檢查哨,有水有廁所,但已撤無人看守。中級山霸主美奈田主山登山口在往前
林道上約28公里處,這座聽起來很日本味的山,是由布農族語Minataz「死過人的山」音
譯而來。
我們在週遭空地以天幕外帳搭起棲身處。Dahu要我們在附近找材火,教我們如何架灶與
生火,他說搭灶是一個家庭烹煮食物餵養所有成員的地方,甚至灶裡的火是永遠不能滅
的。生火則採用飽含油脂的二葉松片作為油柴,hainunan赤楊是長在向陽的植物,成長快
速,很好起火,即使木柴是溼的也可以燒。Dahu擁有深不可測的山野能力,他並用自己
的生活守護布農的傳統文化,網袋、藤籃或刀鞘製作,都是他的拿手絕活。Dahu解釋,
登山是進入一個領域,山與人並非對立,你必須在過程中與自然互動,與萬物對話,方能
融入這領域,與自然和諧共處。
8/11(星期六,晴)
07:45出發,由檢查哨水龍頭旁往南下切。
07:50往前仍有腰繞路,取左下沿獵徑下切,樹上釘有林務局台東林管處第22號巡邏箱。接著
沿著檢查哨延伸下來的西南稜西側山腰繞下,Dahu說這條路他沒走過,但之前延平某學
校學生曾走過。路跡不明,但樹上偶有砍痕,有些路段是硬切出來的。還好天氣晴朗,可
看得到左側的稜線,不致偏離方向太多。沒有路的路與濕滑的土地讓某些隊員吃足了苦
頭,隊伍前進甚慢,原預計下切700公尺可在3.5小時內完成,卻隨時間流逝,慢慢的拉
長。
10:32經小山溝後往左上切稜線,稜線上草木較稀,比起腰繞路好走。
11:14出現蘇鐵,這裡是台東蘇鐵自然保留區,台東蘇鐵為台灣特有種,在地球經過多次大變
動後,留下來的一種古老的「活化石」之一,發育至今約一億四千多萬年。臺東蘇鐵早期
因分類鑑定問題被誤判為台灣蘇鐵(俗稱鐵樹),珍貴的野生台東蘇鐵由於常遭人濫伐、盜
採,使得數量急速下降。林務局於民國69年時,將本區設為「台灣蘇鐵保護區」;農委會
於民國75年6月,依文資法公告為「臺東紅葉村臺東蘇鐵自然保留區」,並於民國77年
時,公告台東蘇鐵為珍貴稀有植物,給予嚴格的保護。
12:55空地,另一布農老師Katu在此與我們會合,他是台東均一實驗高級中學(均一以連結台東
在地優勢的「藝術人文」與「自然生態」為學習主軸,傳承佛光山星雲大師的教育宏願,
更秉持嚴長壽董事長的教育理念,以啟發孩子的潛能天賦,形塑一個跨宗教、融合多元文
化、具國際視野的學習校園為宗旨)的歷史老師,致力推動人文登山。
13:49接上內本鹿古道,否極泰來,小休。內本鹿古道牽繫著中央山脈兩側,濁口溪與鹿野溪
的幾代情,昔時還有不少通婚的狀況。這裡可西向上到中央山脈主脊的出雲山,接上藤枝
林道(內本鹿警備道六龜-藤枝段),最後從六龜出來,但現已柔腸寸斷。
13:57續行,古道路況甚佳,約有1.5m寬。
14:10飛旋瀑布,有深潭及一小瀑,多位隊員迫不急待的下水,享受冰冷溪水的涼快與瀑布沖
擊的快感。
15:11續行。
15:44崩塌地,在堆積的岩石上通過,走來不難。
15:47架繩,顯示有其他登山隊伍曾在此活動,右上方與左下方均綁有白色棉繩,殊途同歸,
但走左下較省力。
15:57又一小崩塌地。
16:02路左吊橋基座,內本鹿事件Hisul家族砍斷吊橋防止日本人追來的遺跡。
16:10小溪,最後水源,路跡不是很清楚,在此等後面夥伴。
16:22續行。
16:27經一乾溝。
16:31水利工寮遺址,偌大的水泥基座隱身樹林中,還有蓄水池,但荒廢多時,已然功成身退。
晚餐架灶與生火炊煮,自不在話下,老師們用青剛櫟(或赤楊)搭起的烤肉架,烤熟了事先
醃好的五花肉,以山刀切片,再佐以馬告,在山中足稱珍饈。
Katu老師教唱布農歌曲「我的屁股好痛」,揭開夜間教學序幕,渾厚的歌聲迴盪在山林中,
有些淒涼與憂傷。Katu老師是最擅長說故事男人,也是唱作俱佳的部落民歌手,這幾年
來利用長假期間探勘內本鹿及周遭地域,訪談各部落耆老的空間記憶。在營火閃爍中,
Katu跟大家述說布農遷移的故事與歷史:
布農族人從南投Lamongan遷移至玉山北側濁水溪上游。傳說發生大水災,布農族人與動
物一直跑到玉山山頂躲大水,但沒有火種可起火,癩蛤蟆自告奮勇要幫忙取火種,跳下水
游去取火,牠把火種含在嘴裡再全身泡在水裡游回來,回來時火種已經熄滅了。接著有一
隻全身黑色的鳥自願去取火,牠飛去先用嘴銜著火,很燙時再用腳拿火,輪流用嘴和腳拿
火的結果是嘴和腳都燙成紅色的,火種順利取回給布農族人使用,這種鳥就是紅嘴黑鵯。
在桃源國小門口就有這兩種動物的雕像。
內本鹿可說是台灣最後一塊被國家政權力量滲透的土地。1941年,內本鹿Hisul事件(Hisul
家族被遷至鸞山,因為不滿日本人強制實施集團性的移住政策,造成該部落的族人在移居
至延平鄉縱谷平原區時,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而染病。因此Hisul與其餘三名布農族男性
展開報復行動,在清水駐在所前先把吊橋砍斷,阻斷日本警察上山援助的交通要道。Hisul
等三人後來來到清水駐在所並以槍枝殺死兩名日本警察,又在楓駐在所與日本警察進行交
戰,所內三名日本警察也被殺死,後又誤殺一名日本孩童。日本人無法順利進去內本鹿地
區,只好找布農族進去找他,一個月Hisul後便遭到日本警方逮補而宣判死刑)爆發後,日
本政府才真正大規模的強迫內本鹿布農族往淺山平原遷移,最後形成現今的台東縣延平鄉
分布。
2001年布農文教基金會發起尋根行動,找回那些早已埋沒深山雲霧中的各個舊部落。在
2002年以直升機將當時在內本鹿地區出生的老人家載回舊部落,以此時間稱之「內本鹿
元年」。內本鹿6年霍松安家族更成立了家屋重建隊,重建位於 takivahlas 的家屋,並於
每年的寒假期間帶領族人後輩回到山上的家,傳承屬於內本鹿的記憶與文化,持續至今邁
入內本鹿第16年。
8/12(星期日,晴)
07:57出發,脫離古道往左下鹿野溪河床巡禮,間間斷斷的有水泥鋪成的踏階。
08:28抵鹿野溪河床,可看到左側上方有一殘破吊橋橫跨鹿野溪兩岸,取左沿溪床左側溯溪而
上。
08:35左側岩壁上有一山洞,Dahu解釋這是原先要樣做水壩而挖掘的,遠遠的在對岸也有一個
類似的山洞。日治時期,當時台灣總督府規劃在今延平鄉羅試山山腳下的鹿野溪上興建水
壩進行水力發電,當時稱為清水計畫,然而因太平洋戰爭爆發,日本方面物資缺乏,導致
該計畫無法正式動工興建。民國62年6月臺灣省政府水利局提出第一期的築壩工作報告
指出,在經過鹿野溪羅試地區鑽探後,該區礫石堆積層太厚,非常不利於建設水壩,重新
探勘後,選定在原羅試水壩預定地下游約0.8公里處的上里地區,完成卑南上圳攔河堰。
09:05合照後原路返航。
09:38抵水利工寮遺址。
09:59拔營整裝後一昨天來時路往清水工作站前進。
10:09昨天16:10小溪的最後水源,夥伴昨晚就是辛苦的跋涉至此取水,感恩。
10:17吊橋基座,看著對岸隱約的路跡,曼儀老師補充著內本鹿事件。
11:04昨天14:10的飛旋瀑布,小休。
11:18續行。
11:44路左往上10公尺,昔時布農的家屋遺址,殘存的疊石駁坎靜靜躺在山林間。Dahu講述著
家屋爐、臥床、倉、前院的結構,只要聚居的家族人數較多時,同時兩邊基地容許,住屋
即可往兩側盡量拉長。布農族也舉行室內葬,墓穴為一方形的洞,四壁及底均由方形大石
板砌成,屍體已抱膝坐姿埋葬,如嬰兒在母體內的姿勢,最後在墓穴頂上蓋一塊石板,再
於其上填土。穿越古今,有著深深的緬懷之情。
12:02續行。
12:04昨天13:19下接內本鹿古道之處。
12:31臺東紅葉村臺東蘇鐵自然保留區護管所,有水源及廁所。進入自然保留區須申請並經主
管機關核准,否則罰鍰3~~15萬元。在此午餐,餐後並進行行後分享。
14:29續行。
14:34管制門。
14:34兩面大型警告牌,提醒進入自然保留區須申請並經核准。
14:47水泥路。
14:53接駁車。
15:20桃源國小。
15:51搭接駁車往鹿野火車站,適逢鹿野高台熱汽球嘉年華會,實施局部交通管制。
16:03抵鹿野火車站,更衣換裝,告別老師隊友,珍重再見。三天的行程,走向山裡,跟著布
農老師的腳步,學習身為一個布農人所應具備的品質與技能,收穫滿滿。只有不斷的接近
山,與山建立更深的連結,讓山成為一所學校,找回這些傳統的山林智識,並賦予他們時
代的新意義,「人」的能力才會慢慢的養成與喚回,才能真正的敬重這片山林,並學會與
自然和諧共處之道。
GPX檔:
更多其他照片及登山記錄請參觀個人部落格:http://jmleeminnelee.pixnet.net/blog
更多GDB檔及航跡圖請至
李俊民 的 SkyDrive >Documents 下載https://onedrive.live.com/?cid=80A803BAAAF0678F&id=80A803BAAAF0678F%219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