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名稱:挑鹽古道圓子山 (附航跡圖及GPX)

活動日期:1130614

參加人員:林惠婉、李俊民

攀登山岳:圓子山(160m3-93)

活動概述:

    挑鹽古道位於銅鑼鄉九湖村和通霄鎮南和里間,是清朝時期連接通霄、銅鑼的運輸要道,當時海、山沿線的居民為了交流彼此的生產物資,在往來通霄、銅鑼之間,修築了穿過虎頭山的「虎頭崁古道」,從「鹽館埔」(在通霄鎮城南里三鄰附近,為鹽之集散地)開始算起,到銅鑼鄉九湖村九華山附近,全長約四公里。由於當時濱海居民會將鹽船運到南勢溪,接著用牛車接駁載到「鹽館埔」,再雇請挑夫用人力將鹽一擔一擔地挑過海拔500多公尺的虎頭山,進入內山各鄉鎮,返程時再挑一些濱海地區沒有生產的茶葉、木炭等物資運回去販售,因此又稱作「挑鹽古道」。

     ------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https://miaolitravel.net/Article.aspx?sNo=04004896

    古道目前因產道興建所保存下來只剩數百公尺,分為上、下兩段,上段入口位於銅鑼鄉通往通霄鎮的苗387公里處,全長約700公尺,至苗385.5公里處被公路截斷,再前進30多公尺便可接上全長約300公尺的挑鹽古道下半段。整條步道以相思樹、油桐、榕樹為主,樹蔭蔽日,每年四至五月間桐花盛開,白色桐花鋪滿步道,美不勝收,是相當有名的賞桐步道。

 

行程記錄:           

0603烏日出發,搭乘2120區間車往銅鑼。

0705抵銅鑼火車站,十根圓柱支撐的銅鑼火車站迴廊,有著歐式建築的古典美。出站後直行至中正路左轉,行約40公尺至新竹客運公車站牌。

0755搭上新竹客運(苗栗--三義)5664公車往竹圍,表訂07:10苗栗發車,07:35至銅鑼火車站,不知何故0755才到。

0806竹圍站下車,約在台1343.6K處,路口有「農苗銅6」號→番寮坑指標,取右行於農苗銅6號寬廣馬路。

0815走過跨於西湖溪的竹盛大橋,中央氣象局預報通霄地區0700下雨機率20%,銅鑼地區0800下雨機率20%,真的下雨了。

0830一公里里程牌後,來到樟樹村12鄰的番寮坑,民宅錯落,林蔭遮蔽,家犬狂吠,倒是未見人影。

0835岔取右,轉水泥路緩緩爬升,兩旁樹木高大,至九華山大興善寺前已無住家。0856轉至名聞遐邇的九華山大興善寺東牆,仍在大興土木,牆面跟門樓粗胚已完工,但未粉光及修飾。

0902大興善寺,由竹圍來到九華山約三公里,寺方提供的「仙水」和「平安麵」,經過口耳相傳相當聞名。取左入「三寶如來登十地」山門,經大悲殿,立有佛像禁止拍照告牌;右側大興善寺主殿,供奉三寶佛,釋迦牟尼佛、西方三聖、無名尼師塑像及舍利子等佛像佛物。由左繞行至主殿背後,是另一假山園藝造景風光。

0911由護法進出小鐵門經未栓上鐵門抵苗38鄉道,一隻黑色土狗跟了上來,驅之不去,一路跟隨至下午。

0913路右護法停車場,接著九華山茶園景觀相伴,賞心悅目。

0925挑鹽古道銅鑼端登山口,在苗38里程7K後過彎處護欄外,有銅鑼自行車道標誌及挑鹽古道石碑,在觀景平台旁座椅小休,遠眺大甲溪、鐵砧山及海岸風景。

0933續行進入挑鹽古道,古道位於苗栗丘陵東界的銅鑼斷層上,屬於砂礫層台地,每遇下雨,黃土雨水夾雜,濕滑泥濘,舉步維艱。清同治四年(1865),在地方善心人士,捐資出力,始有卵石鋪梯,道長1237階,因彎曲如「礱鉤」(去稻穀外殼的工具),有「礱鉤崎」之稱。以大鵝卵石鋪成的古道,一大兩小為一階,整齊穩固,行於其上,印和前人踩踏足跡,遙想先民篳路藍縷之艱辛。但光滑圓潤的大石頭仍然濕滑,走來要小心謹慎。

0946385K,古道在此被柏油路一分為二,旁有木製解說牌:「沿海原本盛產鹽,而當年所產的鹽,因交通不便無法運輸,只得靠雙肩挑鹽往外地賣,挑鹽古道便是當年鹽商通往銅鑼鄉所走的古道,古意盎然」。前行30公尺,進入微上坡再下坡的第二段挑鹽古道。

0947穿過竹林,鵝卵石古道斷續,部分路段已成天然泥土山徑。

0952下階梯後抵挑鹽古道通宵口(384.4K),有一扁擔挑鹽水泥造形裝置圖騰矗立在馬路對側,小休。

1004沿著苗38鄉道續行,踢著柏油路。

1009左塘埤,路經一土埆厝,厚實的土埆建築,已屬少見。

1014圍牆邊一棵高大仙人掌樹引人注目,復經紅龍果園,疏葉堆滿果樹區間道路。

1018南窩綠丘,綠字勒石立於路口,並標示園區為私人莊園,入園採預約制等等。通霄鎮內許多河川溪流旁,住民集結生活的場域,多以窩(閔南人)或坑(客家人)作為地名,南窩綠丘位在南窩之南,為最大的一個窩,這裡早期因種植牧草,形成緩坡型的綠色山丘,取其地名(南窩)與地景(綠丘)名之。

1019土城溪,苗38線在此分為兩道,溪左右均有路,通霄落羽松大道在溪左,因要往紅子坑山,故取溪右。

1023過土城溪支流上之石坑橋抵苗383.45K岔路口,取右沿水泥路上行。水泥路經左側民宅後路幅變小,且芒草倒木阻路,沒帶刀具,前行困難,試著採左沿稜上攀,植被茂密,又下起大雨,無功而返。 

1031距紅子坑山圖根點約30m處撤退,至3.45K岔路口取右續行苗38線。雨勢頗大,與中央氣象局預報相去甚遠。

1103取左過土城溪上直窩橋,改行溪左,於九力林大橋前左轉 (38線越大橋後行溪右)

111338線路底右轉較小道路,兩側樹木濃密,自是另番氣象。

1117圓山農場岔路,有圓山農場木樁字牌,取左上坡。

1124「今日包場」招牌處,前行左側大榕樹壯觀,底下有休憩椅子,由於缺乏維護,原本的草原已雜草叢生,但似有工程在進行。

1131左側廁所,建築蠻新的但已荒廢。廁所右後方醒目紅磚外牆建築為昔日餐廳,建築已頹毀,周邊雜草叢生,木門深鎖。從其右側虛掩的小門進去,就是餐廳廚房,左轉進入偌大的餐廳,氣樓頗高,沒有窗戶,桌椅生財器具俱全,昔時可用餐並販賣他們自己做的麵包--磚頭麵包。在空蕩的屋內午餐,也算是有著遮風避雨的處所。

1200出發往圓子山,沿水泥路上坡,觸目所及周邊已經荒蕪,應荒廢有一段日子了。

1205抵歐式建築,這棟2009年興建的西式建築外觀依然優美,但門窗大開,可見牆上凌亂的塗鴉,遂打消進入的念頭。循雜草及膝的小徑走至盡頭,左側出現三個大小不一的水塔,取左上泥徑,接一雜草叢生的車道,隱約看出車軌。來到最後一根電桿,編號城南幹18823,右上稜線,再往左約30公尺,即到圓子山基點。

1209圓子山,雜草圍繞,旁有圍籬,已久未有人造訪。此處視野良好,可遠眺通霄地區,通霄發電廠四根煙囪清晰可見。

1216原路回抵餐廳。

1241帶著悵惘回程下山,不知的原因讓圓山農場傾頹,大榕樹枝葉依然茂盛,但缺乏管理與維護,原本的建築也逐漸頹圮,草原雜草叢生,殊為可惜。

12491117圓山農場岔路,取左而行,雨已停歇,艷陽高照,天氣悶熱,還有56公里馬路要踢,撐傘而行。

1259121縣道,右轉往通霄。

1306 1215 K里程牌。

1321 1214 K里程牌。 

1336 1213 K里程牌,黑色土狗似乎找到牠的朋友,不跟了。

1344候車亭休息。

1357續行。

1403 1212 K里程牌。

1412路右四合院,紅瓦建築,以圓柱及磚造四方柱支撐,蠻特別的。

14141134.8K,右側就是通霄隧道,前行循南和路進入通霄市區。

1418 1211 K里程牌。

1430仁愛路,可右轉往通霄神社及虎頭山,但前已去過且今日濕透半身,仍沿南和路而行。

1438 121線起點0 K

1440抵通霄火車站,搭上1507區間車南返。

 

GPX檔及航跡圖:

http://www.mountain.org.tw/WebBBS/Record/RecordOne.aspx?RecordID=762&MessageID=24028

更多其他照片及登山記錄請參觀個人部落格:http://jmleeminnelee.pixnet.net/blog

我的部落格紀錄索引

https://jmleeminnelee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245384

更多GPX(GDB)檔及航跡圖請至李俊民 的 OneDrive >Documents 下載

https://onedrive.live.com/?cid=80A803BAAAF0678F&id=80A803BAAAF0678F%2194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rthur 的頭像
    Arthur

    生命的律動──神攀俠侶入山林

    Arthu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