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名稱:獅額劍文百人洞 (附航跡圖及GPX檔)
活動日期:114年04月06日
參加人員:陳萬樟、張承偉、連悅孜、Q比、Q妹(台灣土狗)、林宇珊、黃良星、林玉真、林惠婉、李俊民
攀登山岳:咖啡山(724m,無基點,南瀛百岳No.61),獅額山(815m,無基點,南瀛百岳No.46),文榮山 (669m,無基點,南瀛百岳No.67),坪頂山(810m,無基點,南瀛百岳No.49),劍文山(756m,無基點,南瀛百岳No.54),白鷲山 (513m,森林三角點補中(19),南瀛百岳No.84)
活動概述:
崁頭山登山步道系統係以崁頭山為中心,由北而南分別是大獅嶺、小獅嶺、山河嶺、獅頭山、劍文山;由小獅嶺後向西側分一支稜,通往崁頭山、一尖山、二尖山、三尖山後,山勢海拔逐漸下降,最後尾稜漸漸隱末到476公尺的烏山嶺。
本次由獅額山登山口起登,先上咖啡山,再回攻由自然步道及枕木組成的獅額山步道,經獅額山、文榮山、坪頂山,終至劍文山,再下石厝(百人洞),完成一趟人文歷史之旅。非常感謝登山先進們整理稜線路段,清理沿途黃藤,不過這幾座山路徑除了獅額山登山步道好走之外,剩下幾座難度較高,尤以文榮山,土質鬆動,路跡不明,又有落葉鋪路,沒有路條,沒有拉繩輔助,還有咬人狗肆虐,要前往的山友得評估一下風險。
行程記錄:
05:10烏日出發,沿國道3號南下。
06:13下白河交流道,左轉往往關仔嶺方向行駛(172市道35K處)。
06:19右轉172乙市道往水火同源風景區。
06:34市道172乙右轉175市道咖啡公路,經南寮、北寮。175縣道又名「175咖啡公路」,咖啡館林立,四溢的咖啡香氣瀰漫著。
06:50 175市道13.8K孚佑宮仙公廟牌樓處左轉,循南104-1市道續行約2.5km。
06:54抵達孚佑宮仙公廟停車場,此處視野極佳,可瞰看嘉南平原,廟後方陡峭的山頭便是崁頭山,有公廁,停車整裝。
07:07仙公廟廁所前面的柏油路右往東原出175市道16.1K,續開車往仙公廟上行,在岔路點,左往仙公廟,取右往曾文水庫,也是柏油路路面。
07:11崁馬鞍部休息平台十字路口,可停多車,崁頭山登山步道指標標示:前往獅額山登山口;左往崁頭山;右往一尖山;回往仙公廟,取中往曾文水庫。
07:12岔取左,有往曾文水庫指示牌。
07:14左有岔路,怕獅額山登山口不好停車,於路右停車(可停2車)。
07:23開拔枉獅額山前進,有著進入曾文水庫要買票的告示牌。
07:32左側小廟,兩邊對聯是「水中四方來 山中林木來」,超大的金爐醒目,雨林兄紀錄稱為萬姓正神小廟。
07:41路右可停四輛車,水泥路甚陡。
07:45獅額山登山口,取左先登咖啡山,土路山徑明顯。
07:52抵咖啡山,找不到一棵咖啡樹,倒是相思樹很多,鋸下的相思倒木樹徑約30公分,就地棄置可惜。
08:00回獅額山登山口,里程牌標示,獅額山涼亭位於步道600M處,獅額山步道前為土石保線路,後為一連串階梯的木步道。
08:01路右高聳的轉播發射電塔,平緩保線路兩旁林木蓊鬱,此處亦可停兩輛車。
08:03獅額山450M/登山口150M里程牌。
08:05高壓電塔白曾(白河-曾文水庫) 086,回看崁頭山,連綿的山稜層峰羅列,山景清明秀麗。
08:07保線路終點取左上緩升的木階梯,階梯兩端置有防止土石滑落的土包袋,經高壓電塔白曾087,沿途有休憩木椅。
08:12獅額山150M/登山口450M里程牌。
08:16岔路,指標標示:直上是獅額山;右往劍文山;回往登山口,山友另標示坪頂山0.7K,劍文山再加0.7K,取直往獅額山頂涼亭。
08:18獅額山,有寬敞舒適的腹地及造型獨特優美的涼亭,東北方是曾文水庫,雖然有些陰霾,仍看得到浪漫又夢幻的藍綠色湖水及大壩,水庫對面的是三腳南山竹子尖山一脈,疊嶂層巒,峰峰相連,左側最高為大棟山及凸尖的九龍山。一旁解說地圖標示獅額山步道及劍文山步道,看來往劍文山被稱作步道應不難行。我們在葉形的墊高木平台上休息,據說設計概念是取自達摩祖師「一葦渡江」,一葉扁翩舟飛登彼岸的美麗故事。
08:27離開,下切步道至岔路處,左轉入山徑往坪頂山,原始山徑狹小且沙土鬆軟易滑,厚厚的落葉更增加上足下的驚險感,宜小心慢行。
08:34文榮山岔路,沒有標示,沒有路條,取左而行,隱約的之字形下坡路,土質鬆動,沒有拉繩輔助,又有落葉鋪滿路面,需靠登山杖慢慢下降,算是蠻危險的。
08:43路旁碗鍋,激起了一點信心。
08:50由類山溝的路徑下行,石頭滑腳,也充滿不確定性,沿途綁上橘色路條。
09:03輪胎,有些鑲著臉盆,似乎為接雨水用。同伴多人有各部位莫明的刺痛感現象,沿途並未發現咬人貓,百思不得其解。
09:10水桶,為數頗多,右側是塊種滿蕨貓的田地,循其左側撥樹躲草前進。
09:14大工寮,鍋具、廚具蒸籠凌亂地散落一地,有點辦桌的味道,但規模卻大很多,附近沒有產道,不知這些東西如何進來,又是為了什麼?右轉循稜找路上山。
09:22文榮山,林隙間可看到坪頂山,這毫不起眼的山頭納入南瀛百岳,且山名與春峰、碧峰、明峰等都類似以人名命名,怪不得澤山咸在「南瀛百岳誌(230409)」這樣論述「所選百岳有些原本只是該山列中的無名山頭,因為要被選入所謂的台南百岳而被便宜行事地冠上探勘人員的名字」。文榮山就是以關子嶺區的奇人趙公,名文榮而命名的。休息時在疼痛部位處看到極細小的黑刺埋在皮膚表層,很難去除。
09:36原路返航,先循著南瀛百岳特有的紅色PP帶路條下往蕨貓園,接上來時航跡後,藉著所綁的橘色路條,省去嘗試錯誤的機會。
10:11回文榮山岔路,取左往坪頂山。
10:15經一段拉繩小瘦稜,右側崩崖,有拉繩,路面崩坍,乾燥而鬆滑,小心通過。。
10:22高壓電塔白曾088,有紅漆白~曾#88字樣,續上切稜線接保線山徑,沿稜向西南,黃藤陸續出現。
10:28稜上大石錯落,通過無礙,回看獅額山及其涼亭,右方則是二尖山一脈。南瀛百岳不碰到黃藤也難,感謝有人清除整理,但若久無人跡,黃藤又長密了。
10:35坪頂山,山頂腹地不大,以相思林為主,無展望,樹上有往劍文山方向的鐵牌。
10:53續行,芒箕蕨長滿山頭,回望聳立的大棟山九龍山。
10:57接著是難一段,難二段,難三段,山友在樹上掛牌子分別標示,提醒接續的三大路段,土石鬆滑,處處黃藤以及砍下的黃藤,拉繩陡下切須小心行走。果然披荊斬棘,黃沙滾滾,奮戰下切,還要避免繩索上爬滿的黑螞蟻上身。
11:09坪劍鞍部,感恩山友們的辛苦開路,至此山徑均明顯。
11:21劍文山,腹地寬廣,雜木林中難得清爽,接著沿稜下坡,路徑清楚,路條不缺。
11:30石厝岔,有布條及南瀛百岳慣見的護貝白紙指示往左下(往前可接曾文水庫道路6.3K上來的產業道路,續往猿山、三尖山、一尖山回崁馬鞍部),開始拉繩陡下,山徑明顯,落葉鋪徑滑腳,路條不缺,顯示往石厝的隊伍不少。經中間的大巨石後,再連續陡下。
11:38左側林外出現巨石板溪谷地形,平滑的石壁一路整面的向下延伸,約有百公尺,著實壯觀,這是石厝地形的上緣,這片巨大的石壁底部形成可以遮避風雨像屋簷的地方,即是石厝(百人洞)。
11:46下抵四根枯木並列製成的簡易木橋即達百人洞,木橋已有兩根斷落,可下枯水期無水的乾溪溝再上石厝。石厝是個巨大的倒凹岩壁,規模比豐山的千人洞小,可能是堅硬的地質被雨水與溪水經年沖刷而形成,洞內可避雨,當地人傳說是抗日分子躲避日軍的基地。洞內有簡易桌椅、炊具,一些柴火灰燼以及一些水桶、寶特瓶水,地面上還有一座早期留下的圓形土灶,但土灶的邊緣已逐漸崩解。
12:40離開石厝,立即陡上。
12:56石厝岔,右轉繼續上攀劍文山。
13:06劍文山,透空處望見遠端的坪頂山。
13:34坪頂山,小休。
13:43續行,望見獅額山涼亭。今天沒有遇到其他山友,這路徑相當冷門。
14:10抵獅額山下的劍文山岔,小休。
14:18續行。
14:31回獅額山登山口,張老師指點旁有二座銅標,前面為內政部土地測量局立GBA6四等控制點銅標,後面為林務局嘉義林管處立A047衛星控制點銅標。
14:53回停車處。
15:01取車往關子嶺,走訪上週因時間不及而漏掉的白鷺山。
15:11接上175市道13.8K處,右轉往關仔嶺方向行駛。
15:32在175市道1.3K處右轉產道往大凍山。
15:35岔,左轉往紅葉公園,山腰處有個裡山COFFEE,排滿準備入場品嚐咖啡的車輛,小小堵車一下。
15:38停車處,左有一上坡土石產道往工寮,右有一水泥上坡產道,路口是前行往紅葉公園指示牌,在左上坡產道前找一可迴車處停車。
15:42循右上水泥產道往白鷲山,水泥路甚陡,有路條指引。
15:47左磚厝,應是工具間。
15:52可停車處,右後方一民宅,鐵門深鎖,一棵長滿紅花的九重葛色彩繽紛,為枯燥水泥路增添情趣。
15:57岔取右,檳榔樹上指示牌標示,前行雞胸山(茶園),右行雞胸山。
15:59右入水泥路,有路條指引,一路上坡。
16:04右入土徑,土石凹凸,檳榔樹遍植,沿徑而上。
16:06左上山徑,雜草滿徑,間有大石阻路。
16:11白鷲山,在大葉箭竹林內,腹地狹小,取照後原路回。
16:35回停車處。
17:53野蕉園土雞城晚餐後,取車賦歸。
後記:
1.下山後與被山村農民稱呼為「趙公」的趙文榮先生聯絡,他說文榮山旁邊的大工寮(我們稱為趙公營地)是他從2000年住的地方,旁邊的蕨貓田是他種的,工寮裡面的蒸籠等廚具是他一樣一樣背下去的,百人洞有些廚具也是他的。因他居住在那裡,文榮山的名稱就以他命名。他發現了山中大量的野生蕨貓、野薑花、竹筍,偶而採一些野菜下山販售,分享給山下的人們。南瀛內海誌作者趙文榮不是他,同名而已。他歡迎四月底螢火蟲季我們去拜訪,還說要帶我們去南好望角及北好望角。
2.這次的行程就在「這裡癢那裡痛」的情況下順利完成,發現似乎是因為咬人狗的緣故,以致於產生的中毒現象。咬人狗的葉、花序軸、果柄都長有「焮毛」,這種「焮毛」就像自動注射器,當你觸碰它時,它會把有毒的有機酸注入皮膚內,引起疼痛、燒熱、癢的症狀,可持續數小時或更久。
GPX檔及航跡圖:
http://www.mountain.org.tw/WebBBS/Record/RecordOne.aspx?RecordID=787&MessageID=24071
更多其他照片及登山記錄請參觀個人部落格:http://jmleeminnelee.pixnet.net/blog
我的部落格紀錄索引https://jmleeminnelee.pixnet.net/blog/post/121245384
更多GPX(GDB)檔及航跡圖請至
李俊民 的 OneDrive >Documents 下載
https://onedrive.live.com/?cid=80A803BAAAF0678F&id=80A803BAAAF0678F%219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