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名稱:神阿古道對高岳(附航跡圖及GPX檔)
活動日期:109年07月19日
參加人員:林玉真、陳秋芳、翁世豪、葉春明、葉芳如、謝貽婷、郭雨生、林惠婉、
李俊民
攀登山岳:對高岳(2444m,阿里山林補No.39)
活動概述:
走路的哲學家羅伯特‧麥克法倫在其巨著「故道:以足為度的旅程」裡寫道:「線條在空間裡向前延伸,卻在時間裡向後回溯其作為路徑的種種歷史,及其之前的諸多追隨者。」
神阿古道是南投信義鄉神木村到嘉義阿里山間的一條古道,是昔時信義鄉農產運送至阿里山的重要路徑,肩負兩地物產流通之責。早期阿里山伐木業興盛時,都是靠火車載運木頭,當時阿里山的伐木工人很多,有農產消費需求,由於阿里山海拔高,蔬菜農產種植不易,而跨過山頭緊鄰的信義鄉神木村,就成了最佳物資補給據點。神木村的蔬果就沿古道運送販賣,成為村民重要收入來源,有些神木村民或子弟,還會移居嘉義,甚至走古道到阿里山讀國中,足見當時兩地交流頻繁。
在1970年代,救國團青年活動常造訪的「神阿縱走」,與「溪阿縱走」齊名,惟隨著新中橫通車,以及因颱風地震暴雨侵襲,兩條縱走路線幾乎從地表消失,就少有人行走了。近期經南投縣政府許下經費重新踏勘並將修復古道,將使這條經過坍方危稜、乾溪谷、拉繩急陡坡、阿里山林道等地形的古道重生,風雲再起。
行程記錄:
04:30烏日出發,沿3號國道南下,下民間交流道後左轉循台21號省道往水里。
05:15水里玉山管理處會合其他夥伴後,續沿台21號省道南下往新中橫。
06:01於和社溪橋頭前神木巷岔路(台21線108.3K)右轉進入神木巷。
06:10神木國小岔取右,路口有天源宮指示牌。
06:13村長家岔,直行左上均有路,開車應取直行,但左上有路條(應是車停底下,步行上來的登山隊伍所綁,因距離較短),遂取左上水泥路經村長家,路窄又陡,在一髮夾彎折騰好久。
06:22與06:13村長家岔直行上來的車道會合。之後續行產道,岔路處均有路條指引。
06:42四岔路口,四周是筆直的柳杉林,林相潔淨,賞心悅目。左岔上坡後有工寮,右邊林中有巨型水塔,表面斑駁,佈滿青苔。路邊空地約可停三輛車,前方林中亦可停車,最好是得利卡或四驅車才開上來。
06:56整裝後起登,登山口就在右前方,綁有布條,一進入山徑空氣清新,走來愜意舒適。
07:11上接林道取右。
07:12 綠底白字色告示牌,為台大實驗林管理處所立,謂這一大片茂密的杉木林,共13公頃,係為平衡森林生態永續經營。柳杉快速生長的時間不過15年,在20年前後即進入衰老期;同時柳杉對抗天敵的能力差,松鼠喜歡啃食其略帶甜味的樹皮,導致大量死亡。取其右側之捷徑續上登。
07:15復接林道取右。
07:16右上捷徑,柳杉林中陽光穿透雲霧,光影閃耀幻化,至為奇妙。
07:17再次穿越蜿蜒的林道,兩旁高大的杉林林相優美,取右而行。
07:18第四次右上捷徑(如果登山口之山徑也算捷徑的話)。
07:19接林道仍取右續行,林道寬大好行,透抽解釋疏伐之意義,在一定面積內,以柳杉數量多少及樹徑大小來決定是否疏伐。未幾,林道變窄,兩側茅草掩徑。
07:25林道崩塌處,需靠左沿山壁而行,此危險路段約七、八十米,土石砂礫鬆軟易滑,左側雖綁有橘紅色寬幅傘繩,且綁在樹上或打鐵樁入地表固定,但踏足點不穩,每踩一步,碎石就嘩啦啦的往下滑動,走來戰戰兢兢,險象環生。
07:35 崩壁結束,右上方對高山北方之2234峰幾近垂直的東南壁,灰白的岩石紋理,襯托出它的剛毅與雄偉,似乎是個優良的岩場。
07:40路左取水管,部分已掩入土中,山徑順著取水管緩上,腳底大小石頭不一,路旁芒草叢生。
07:53又一段橘色拉繩。
07:59左側大石有紅漆噴上箭頭及加油兩字,是為「加油石」,在此小休。
08:08續行,走得很放心,因一路都有路條及紅漆標示方向。
08:22乾溪谷,近幾日都有雨,石頭雖不致濕滑,但仍謹慎小心,相當耗力。
08:47經一段潮濕小徑後接乾溪溝,溪溝內佈滿石頭,陡峭難行,又要小心山徑旁的咬人貓,還好天氣晴朗,石頭並不濕滑。
08:55連續2次拉繩陡上,路徑清楚,藉路條及石頭或樹幹上的紅漆指引。
09:22展望處,破空處向東展望,馬博拉斯山及玉山北峰、主峰清晰可見。尖聳挺立的玉山,在藍天白雲簇擁下,更現其東亞第一高峰的英姿,隔著陳有蘭溪展現高山風華。天空湛藍如海,白雲靜渚,原本遙遠的2234峰東南方峭壁已近在眼前了。
09:27路邊破碎的絕緣礙子,這年代久遠的礙子,印證了我們已踏上舊十八彎古道,路基札實,路徑也愈來愈寬了。
09:37路旁石頭有紅漆噴上雙箭頭及O記,與沿途的紅色箭頭一樣,應是勘查與重建隊伍所為,只是不知其意。在高壯的杉木林裡,古道之字形向上。
09:41越過乾溝後,古道漸趨平緩,頗有腰繞的味道,間可發現昔時日本清酒的酒瓶,不過已是塌了底。
09:51寬廣鞍部,濃綠的樹蔭下,是休息的好處所。
10:05續行,沿著稜線上攀,路跡明顯。
10:15左側檜木樹頭,砍伐時期無法將檜木樹頭連根拔起,在目前市場行情不錯的當兒,山老鼠就有機可乘,雇工把樹頭鋸成一塊塊的,再帶下山。上了稜線,就接上阿里山林道的康莊大道。
10:22左側凹入空地,很豪華的以檜木塊當椅子,正式接上阿里山林道。這段阿里山林道路又平又寬敞,路基穩固,不知是否像眠月線大瀧溪支線一樣,有鐵道鋪設,因阿里山不伐木的政策而停駛了,鐵道和枕木都被拆除殆盡?
10:24路右被支解的檜木塊樹頭。
10:25兩側高起,林道從中穿越,右上方仍可見日本時代的木製廢電線桿,電線和礙子還掛在上面。
10:28兩側高起,走在寬敞的林道,想起羅伯特‧麥克法倫的話語:我們應該對深刻的地景提出兩個問題:首先,當身處此地時,我認識了什麼,而這又是我在其他地方無從知道的?其次再徒勞地問:此地知道多少我所不自知的自己?
10:33兩側高起。
10:39右側下方有一個廢帆布工寮,其旁翠綠的一片,在陽光下閃爍,應是僅存的山葵園。山徑左彎即遇溪澗活水源,因水枯而為涓涓細流,但水質清澈甘甜。
10:43釘在樹上有護貝的敬告紙,日期為1080515,說明此地為公有地,不得再佔用云云。四週儘是筆直漂亮的杉木林,沿途林相豐富。
10:51接上阿里山鐵路祝山線0.8K處,出口有一木樁以紅漆噴上往神木村字樣,由神木村一路陡上,來到阿里山,約走了5公里,爬升約800公尺。取右走鐵道可往眠月線、祝山線交會點,轉往大塔山、小笠原山、水山巨木、36棵巨木群等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景點。鐡軌、杉林、藍天,加上行程已是否極泰來,此情此景令人忍不住駐足盡情拍照。
10:59取左沿著鐵軌行往對高岳亭,這段鐵路昔時是載送砍伐的巨木,阿里山公路開通之後,為了因應遊客需求,才改為觀光鐵路。真難想像當初運柴小火車,曾在這裡嗚~嗚~叫的情景呢。
11:01鐵道左側一公里里程碑。
11:12過祝山線鐵道13號鐵道橋後,左側草叢內便是對高岳岔路,約在祝山線1.2K,綁有登山布條(往前可抵對高岳另一登山口,但要上對高岳得爬過對高坡),捨鐵道取左進入山徑。
11:13路右廢水塔。
11:15經簡易台階走到最低處後開始上坡,左側有工寮,山徑應經常有人利用。
11:20鞍部岔路,有木欄柵阻隔,穿過木欄柵左側缺口,接上對高岳步道,取左續行陡上排階梯往對高岳。
11:27路左指示牌:距對高亭170M,對高岳約4分鐘即可登頂。
11:30路左指示牌:冷杉林造林地,民國26年5月,冷杉林筆直高壯,算算已近80年。今天隨著海拔升高,林相從闊葉林、混合林,一直到針葉林,生態相當豐富。
11:32左側崩塌斷崖地形,一落千丈的危崖,山形陡峭,氣象萬千,徒留一棵冷杉枯木,筆直向天。此處居高臨下,視野開闊,可俯瞰陳有蘭溪流域村落,西巒郡大及玉山群峰則因雲霧裊繞無以為繼。
11:35對高岳,日據時期,在此設有神社。林務局另在山頂設立一座原木二樓涼亭,亭下右側有一基石,即是對高岳。每逢風起雲湧之際,山谷間雲海浩瀚,千變萬化,十分迷人,與祝山並列觀賞雲海頂級地點。涼亭旁解說牌以繪畫方式呈現,至為特別。透過週圍的林隙,可看到祝山觀日峰,惜雲濤洶湧,塔山方向視野受阻。在此休息午餐。
12:18休息畢,原路下山。
12:28回抵11:20鞍部岔路,取右下坡進入箭竹林,出箭竹林隨即抵植栽區。
12:35接上祝山線鐵道,取右走鐵道往眠月線、祝山線交會點。
12:43鐵道0Km800M處,取左山徑下山往神木村。
13:04抵10:22林道檜木塊凹入空地。
13:20寬廣鞍部,薄霧湧起,輕霧籠罩林中大空地,雲與杉親密接觸,亦青亦幻,如臨仙境。
13:38某隊員不小心跌落,在邊坡上翻滾數圈,幸好沒撞到頭部,只有手腳三處擦傷,算是不幸中之大幸,但行進速度大受影響。
13:42下雨了,雨水令乾溪谷溼滑,危機處處,行之不易,也顧不得雲擁滿山杉林的美景了。
15:09加油石。
15:53崩塌處。
16:13左轉離林道,開始幾段的林道、捷徑,林道、捷徑循環。
16:22台大實驗林的告示牌。
16:49停車處,換下溼透的衣服,取車賦歸。
航跡圖:
更多其他照片及登山記錄請參觀個人部落格:http://jmleeminnelee.pixnet.net/blog
更多GPX(GDB)檔及航跡圖請至
李俊民 的 OneDrive >Documents 下載https://onedrive.live.com/?cid=80A803BAAAF0678F&id=80A803BAAAF0678F%219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