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名稱:最後拼圖蛇頭山(附航跡圖及GPX檔)
活動日期:109年09月17日
參加人員:林惠婉、李俊民
攀登山岳:蛇頭山(風櫃尾,20m,陸軍三等三角點補點3-MC40已遺失)
活動概述:
蛇頭山位於馬公本島風櫃尾北端突出的小半島上,地勢險要,與北岸的金龍頭共同扼守馬公灣,1622年荷蘭人曾於此建有一座臺灣最早的紅毛城,二戰期間日本海軍艦隊長期駐紮蛇頭山海域,在在說明此處戰略位置的險要。
蛇頭山列名台灣小百岳No.100,以風櫃文石原產地著稱,因政府宣布禁採令而沈寂了好一陣子,近年來該地區由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定調為古戰場遺跡,規劃為「蛇頭山遊憩區」,重新設置遊憩設施而活絡起來,建有石砌登山道、觀海涼亭、石椅等休憩設施,入口處之勒石即為小百岳認證點。
蛇頭山是內人與我完登小百岳的最後一塊拼圖。
行程記錄:
16:15馬公Pier3三號港出發,騎上204 縣道。
16:29接201縣道右轉往風櫃斗。
16:42 201縣道9.9K處右轉,有蛇頭山指標。經過風櫃東漁港,再上一個陡坡後即可抵達蛇頭山,201縣道9.9K處右轉至此行約1.4K。
16:44 停車場入口處勒石上刻有「澎湖國家風景區蛇頭山」,即是小百岳認證點,續走蛇頭山步道,到處都見得到澎湖特產天人菊,也有圓圓帶刺的仙人掌,非常討喜。
16:50走入右側像戰艦造型的建築物,上有一石碑,即為「日本松島艦沉船紀念碑」,碑上刻有「軍艦松島殉職將兵慰靈塔」字樣。松島艦於明治四十一年(1908)搭載官校生參加由吉松茂太郎司令所率領的遠洋訓練,四月二十七日抵達馬公港。但是在四月三十號凌晨,松島艦後部彈藥庫卻發生爆炸,該艦旋即起火並沉入海中,全艦包括艦長矢代由德大佐(上校)共兩百多人殉職,其中大多數是官校學生。
1995年,此紀念碑在澎管處的整理下換上新妝,週遭的建築配合石碑的意象而增建,成為蛇頭山重要的代表性景點。
16:51岔先取左至觀景平台及法軍千人塚紀念碑(右往荷蘭城遺址先不取)。上階梯見很有意境的方形石柱,可當背景拍照。
16:55上抵觀景平台,這裡視野遼闊,北方突起的海岬應該就是蛇頭山原基點所在,看起來還蠻有蛇的樣子,更可遠眺跨海大橋,馬公港市景及四角嶼等澎湖內灣景點,展望一級棒。
16:59下樓梯抵法軍將士紀念碑。據載西元1885年清法戰爭,法軍於佔領澎湖期間原預計搭建軍港,但因水土不服而多數人更得到霍亂、瘧疾等傳染病,除戰死外更增添不少病死的法軍將士,最後被合葬於蛇頭山附近並設「法軍千人塚紀念碑」,與松島艦沉船一樣,都是那個時代的傷痛。
17:00十字岔路取左往荷蘭城遺址,約兩米寬的步道,中間兩條平整的砌石,兩旁長滿銀合歡,剛除過草,好走得很。路經路右一口上鎖的古井,不知是何年代使用。
17:05路左已經廢除的營區廢軍營大門,兩根水泥柱,各刻著「頂天立地」與「繼往開來」,讓人想像此地曾經歷過的烽火歲月。
17:06荷蘭城遺址,位於澎湖南環頂端,一大片空地,僅留上刻城堡略塗的三塊大石見證著滄桑歲月。1622年荷蘭人因貿易需要,入侵後在蛇頭山上建了全臺第一座西式城堡,此城堡為典型的歐式小型城堡,平面為正方形,長寬各約五十五公尺,四角正對著東、南、西、北四個方位,各有一個往外突出的稜堡,城堡之大門設立在東南牆的中央,正好對著馬公港,而大門南側海岸建有碼頭以利於船艦停泊。內部有司令官住所、營舍等建築物。天啟四年(1624)因明朝軍隊攻打澎湖,荷軍抵抗失利,明荷雙方協商條件,保留城牆和稜堡,將稜堡內的建築物和軍營拆除,並把原本的建築材料搬遷至安平興建熱蘭遮城(安平古堡)。
17:15往前雖然可繼續往蛇頭山原基點所在,但仙人掌、銀合歡群聚阻路,不打算前往,原路折返停車場,任思緒憑弔這片古戰場。
17:21回抵16:42 201縣道9.9K處,右轉循201縣道往風櫃洞。
17:24抵風櫃洞,幽浮造型的涼亭上方是賞景好所在。風櫃洞以風櫃聽濤聞名澎湖,節理發達的玄武岩地形,在海水潮汐長年作用下,形成海蝕溝與海蝕洞,每當浪濤湧入洞中時,上邊會噴出陣陣白煙,此時的聲音猶打鐵所使用的鼓風爐運作般,因而得名,若是巧遇風浪大作,甚至有機會可見到水柱噴出的壯觀模樣。觀賞完畢再轉往嵵裡沙灘看夕陽。
航跡圖:
更多其他照片及登山記錄請參觀個人部落格:http://jmleeminnelee.pixnet.net/blog
留言列表